標題 困苦環境淬鍊不拔毅力 貓頭鷹校長胡金枝帶領光明國中飛向國際
訊息分類 光明最即時
公告單位 資訊組長
日期起迄 2023-02-15 00:00~2023-02-28 23:50 更新時間: 2023-02-15 15:02:50
訊息內容
光明國中胡金枝校長。 圖片來源:許賀鈞 攝

 

「回首自己的教育旅程,從小學到大學都曾教過,不變的是我一直以一個角色自居-就是孩子的大朋友。」

胡金枝校長,學生都喜歡叫她「貓頭鷹校長」,她的教育理想,是期望自己能做孩子們的大朋友,親近孩子、理解孩子的個人特質,並提供孩子適當的協助。但要貫徹這個理念並不容易,需要有十足的親和力及源源不絕的熱情,當我們問及胡校長是為何選擇投身教育、又如何保持熱情時,胡校長便從她成長的歷程開始談起。

「沒傘的孩子,要更努力奔跑」

胡校長生於苗栗泰安鄉的一個佃農家庭,家中有九個兄弟姊妹,經濟狀況相當困苦,加上偏鄉教育資源也十分不足,這使得胡校長兒時沒有受良好正規教育的機會。

當時校長就讀的國小,老師幾乎都是退除役官兵,講話還帶有濃濃鄉音,常常連在講什麼都聽不太懂。

但胡校長對這些老師還是懷有感恩的心,如果沒有願意到偏鄉教書的這些老師,胡校長就沒有受啟蒙教育的機會,

也因此,在校長的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,她期許自己未來也可以成為啟蒙他人的老師。

胡校長的學生時期,當過童工、當過工廠女工、做過修女院門房,都是為了在困頓的情況下能夠繼續唸書上學。

而成績優秀的她,自新竹女中畢業後成功考上心目中的理想科系-東海大學外文系,卻因付不起註冊費而只能忍痛放棄,轉而就讀台師大教育系夜間部。

談到這段往事,胡校長並不怨懟,她總是說:「窮人家的小孩,沒有悲傷的權利。」也是因為這個人生的轉折,讓兒時心中的種子開始發芽茁壯、讓她矢志成為一個能幫助學子的教育者。

「我要帶給孩子不同的視野,讓他們體會到教育的意義」

就讀師大夜間部期間,胡校長仍需到處兼職維持生計,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擔任代課老師時的回憶。

「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,什麼叫做被尊重。」胡校長這麼說道。

除了受人尊重之外,在教學時遇到的孩子們天真有禮、討人喜愛,也讓校長在心中默默下定決心,告訴自己未來一定要考取正式教師資格、把教育當作一門志業來耕。

之所以說是「志業」,胡校長也有自己的一番論點,現在的她也常跟自己帶領的老師和主任們分享這個看法:

「只把老師當成一個職業,那就把自己做的太小了;但若當成是事業,看看世界上事業家們失敗的多、成功的少,也不符合教育的本意。因此唯有把教育看做一門志業,每天問自己『我還能為學生做什麼』,並從中得到快樂與滿足,才是可長可久的。」

對胡校長來說,教育就是「以生命感動生命、以智慧啟發智慧」的一門志業,這也是她能維持教育的熱情38年至今不墜的原動力。

胡校長與榮譽櫃合影,櫃中除了光明國中的諸多獲獎外,還有許多學生送的貓頭鷹藝品。圖片來源:許賀鈞 攝
對英文教育和國際交流的看法

話題回歸到胡校長今年獲頒師鐸獎的獲獎理由-國際交流上。

胡校長表示,英語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學生「國際移動力」。過去詩意的文句「天涯若比鄰」在現代的網路社會已經成為現實,因此現在的孩子們更需要掌握「語言」這項工具。

對於英語教學的方式,胡校長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,在早年一次受邀到英國參訪的旅程中,她隨團去音樂廳聽了歌劇,卻發現身為英文老師的自己聽不懂台上唱的威爾斯方言。

這次經驗讓她了解,光英國本土就有47種英文腔調,更遑論全世界使用英語的眾多國家,因此應該認知:「英文不是一種『唯一』的語言,我們的英語教育不應該是追求『標準』的英語和『標準』的發音,而是要以敢用、肯溝通為目的。」

光明國中校門。
光明國中校門。圖片來源:許賀鈞 攝

至於國際交流的作法,胡校長表示:比起資源豐厚的私立學校,公立的光明國中沒有送孩子們出國交流的資金,

在這樣的條件下,只能積極接洽港、澳、日、韓、馬來西亞、英國、美國等世界各國的學校,歡迎他們的學生透過短期交換、視訊對話等方式與光明國中的學生交流;

除此之外,也邀請台中各大專院校的僑生來校與學生英文對談,努力實現「光明走出去,世界走進來」的理想。

校長也舉了一次交流的例子,光明國中的學生們與日本的中學生視訊英文對話,由於日本中學生的英文口說也不流利,在雙方生澀的英語交流下,反而點燃了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自信與熱情。

圖為台中市國際學校認證、與教育部英語教學實驗基地校認證。圖片來源:許賀鈞 攝
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

最後,胡校長也想對各位讀者爸媽說:

「華人的世界常常相信『虎父無犬子』,但其實很多時候,你的孩子真的不是你的孩子,她就是她,是個獨特的個體。」

她也引用了資優教育中「雙重殊異」的概念作說明:

「有的孩子是兼具資優與障礙兩種殊異性的,如果沒有認真地去瞭解他們,就很可能把他們歸類到身心障礙生中。」

所以胡校長建議家長們,多跟自己的孩子溝通、多了解自己的孩子,才能知道自己的孩子適合什麼、不適合什麼。

口述:胡金枝 校長
採訪:許賀鈞